这也反映出治理视角与劳动者视角不同所带来的分歧,平台的改进希望避免“过度疲劳”,而最广大的灵活就业群体却希望“多挣点钱”。因此,算法的改进更需要聆听来自一线劳动者的声音,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,而不能一厢情愿地从“为你好”“零风险”的角度出发,那样更可能事与愿违。在平台组织的恳谈会上,就有骑手表示“老骑手单纯‘熬时间’意义不。
算法透明化已成为国内外算法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,让算法更好地服务于人,就要让算法走出“黑箱”,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,尤其是算法规则所连接起来的各方主体,比如消费者、商家、外卖骑手等,只有在放在更为开放的视野中进行讨论,才更有助于打破认知局限,寻求多方利益的“最优解”。
算法治理正当其时。自去年11月,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下发《关于开展“清朗·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”专项行动的通知》,直指“信息茧房”、操纵榜单、大数据“杀熟”、侵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等问题,随后,各平台纷纷发布公告及改进措施,促进平台算法透明化,推动算法向上向善,正在深入推进。
算法公开是重要一步也是第一步,算法治理面临的情境复杂,还需久久为功。可以看到的是,面对平台的算法改进措施,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。以外卖平台为例,美团自去年底推行“防疲劳”机制,对实际跑单超过8小时的骑手进行休息提醒,超过12小时将强制下线。虽然据平台公开的数据,99.82%的正常跑单骑手不受影响,但也有骑手吐槽:“我有劲没地方使,我想跑单跑不了,我犯什么错了?”
据《人民邮电报》报道,近日,美团在上海召开2025年首场配送算法议题交流恳谈会,就近期开展的“防疲劳”机制等算法改进,邀请市人大代表、市政协委员、专家学者等社会各界人士到场,与骑手代表们一起参与讨论,探讨建设更科学、平衡各方诉求的算法机制。